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Gartner报告:物联网是炒作最厉害的新兴技术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5-08-26 14:38:57   浏览:19348次  

导读: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自动汽车、生物声学感应、脑机接口、人类机能增进、机器学习、理解人技术、量子计算、智能顾问、智能微尘、智能机器人、虚拟个人助理、虚拟现实、全息显示等。...

研究机构 Gartner 发布了2015 新兴技术炒作周期特别报告。报告评估了 112 个领域超过 2000 项新型技术的市场类型、成熟度、商业好处及未来发展。

跟去年一样,今年的报告依然以通往数字化企业之路作为报告的主题,不过今年新引入了一个概念:数字化人本主义,即人是数字化商业与工作场所的关注焦点。而今年最受期望的技术是自动汽车技术和物联网。

注:炒作周期又名技术成熟度曲线,是 Gartner 发明用来对众多行业发展周期进行预测和判断的一种手段,它描述了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并将现有各种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标注在图上,为一些行业的发展作出很好的预测。

Gartner 认为,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典型上都会经历上升期和快速发展期、下降期、爬坡期、稳定应用期等几个阶段,技术的成熟度会逐步增加,而受关注程度则会经历迅速走上巅峰然后又迅速被遗忘再到随着应用推广而逐步再受关注的变化。

跟去年相比,自动汽车技术是今年最大的变化之一。随着 Google、苹果等技术巨头相继推进自己的自动汽车计划以及众多汽车厂商将之纳入自己的近期路线图,去年处在巅峰前期的自动汽车技术今年被炒作到了顶峰。类似地,在层出不穷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推动下,物联网技术也进入到了炒作的高峰。

Gartner 总结认为,企业走向数字化之路一般要经历6个阶段:模拟、Web、电子商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企业以及自治。其中新兴技术主要集中在后三个阶段。

数字化营销阶段强调力量的连结(移动、社交、云、信息),聚焦于新的更复杂的方式抵达消费者。今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手势控制、混合云计算、物联网、机器学习、理解人(People-Literate)的技术、语音翻译。

数字化企业阶段的焦点将转移到人、企业与事物的融合,物联网以及显示与虚拟边界的模糊是该阶段的强烈特征。

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3D 生物打英人类技能增进、情感计算、增强现实、生物声学感应、生物芯片、脑机接口、市民数据科学、数字家庭一体化、加密货币与交换、智能机器人、智能顾问、手势控制、物联网、及其学习、微数据中心、自然语言问答、量子计算、软件定义安全、虚拟现实、可穿戴技术等。

自治是后关系时代的最高级阶段。该阶段的企业将利用技术提供类人或替代人类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自动汽车、生物声学感应、脑机接口、人类机能增进、机器学习、理解人技术、量子计算、智能顾问、智能微尘、智能机器人、虚拟个人助理、虚拟现实、全息显示等。

这三项技术是未来新的炒作焦点

除了自动汽车技术以外,今年报告还有三项技术值得关注,从影响面和新奇性来说,它们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炒作焦点。

智能微尘

虽然智能微尘不是新概念,但却是首次进入了炒作周期曲线,并有可能成为新的创新触发点。

所谓智能微尘,是指大小不过一片雪花、可执行温度监控、数据传输等工作的微型计算机。这种设备的出现将会对人类与周围环境的交互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并为企业交付服务创造新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目前智能微尘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尚不足 1%,只有少量实验室和 DARA 在研究。但考虑到它有可能产生的深远的技术、经济、社会与法律影响,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领悟技术

理解人(People-literate)的技术是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有趣技术。领悟人的技术是数字化人本主义的关注焦点。尽管 Siri 等个人助手能识别简单的人类语言,但与领悟人的意思仍有很大的距离,在实用性方面因而也大打折扣。

Gartner 展望了真正的理解人技术的前景:所谓的 干净屏幕 解决方案,即在机器理解人之后,将来的人机界面只需要一块干净的屏幕(无论是在桌面、手机还是其他设备上),上面只有一个对话框,让用户输入或与机器进行对话,机器能够利用上下文信息来理解人的意思并执行相应任务,比方说 IBM 的 Watson 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走。

脑机接口

领悟人的技术来需要人来表达自己。而脑机接口技术则更进了一步,利用想法来控制机器并与之交流。这项技术以往只会出现在科幻小说里面,但现在已经进入萌芽阶段,诸如 InteraXon、Emotiv 及 NeuroSky 之类的公司甚至已经做出了一些商业产品。

结合技术趋势分析,报告认为,企业应把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到突破性的创新而不是渐进性的商业发展上,并建议企业跨界去寻找发展的灵感。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